風土印象
香味。再次看見石頭的美
傳統產業與3D列印跨界合作
爵形設計有限公司以「數位設計製造」起家,於2019年成立客製設計品牌「Light For you」以「客製化燈飾-重現你的精心時刻」為品牌理念。目前以3D設計做為產品初期開發的測試技術,然而礙於客製產品產能不大,且3D列印產生的紋理問題,也難達到一般市場面對產品要求的精緻度,積極尋找工業製程產業資源與合作。
己文堂香行為目前北台灣最大製香業,產品以ODM、OEM祭祀文化商品為主,香品技術已有60年技術。因大環境削價競爭與下游廠商需求逐年降低,第二代希望能轉型為「品香」文化品牌,但礙於產品開發製程的模具價位高,缺乏設計團隊,使的轉型理念尚未因緣俱全。
成功的契機往往有其脈絡可循,爵形擁有專業設計能力,己文堂香行具備工藝技術,而東部技術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東產中心)具有石材材料特性知識與工廠生產製程的技術。透過東產中心的整合,爵形設計團隊運用3D數位技術,進行創新香品模型開發,並搭配花蓮在地回收石粉,設計開發「倒流香」底座,己文堂提供香品製作的流程與製作材料,在保存傳統製香文化的同時,透過產品轉型延續「香文化」的本質。
渺渺-玉山循環設計
「石器品香商品」取用花蓮石材產業邊材餘料(回收石粉)結合3D數位技術,以光固化技術、石粉座翻模技術製作倒流香商品,內容包含山形座與角錐香設計、石座模型開發、包裝設計,並進行設計專利申請。設計本體以玉山山形搭配平台高低差之造型賦予薰香座視覺上的特殊美感,令薰香座之整體兼含裝飾效果以及簡約之造型風格。
「東產中心」協助技術指導,提升產品價值與質感
東產中心透過數十年的石材材料特性知識與技術交換,協助業者設計開發「石器品香商品」,不斷透過石座模型開發與測試修正,使用天然染色粉改善山脈與平台細緻度,並進行包裝設計改善,提升產品整體質感。
國產設計品牌,綻放光彩
產品的後續行銷方案為成功推展銷售的基石,爵形設計有限公司目前已擬定後續行銷運作,未來在線上與線下通路同步販售。目前「石器品香商品」將鎖定原訂己文堂主打的客群進行共同行銷,並與在地其他生活品味品牌:花藝、茶道、陶,共同舉辦展售會,透過推廣期望運用特色循環材料開發之國內自有設計品牌能綻放光彩。

引深層海水 科技馴化鱘龍魚

深層海水資源獨特與優勢
深層海水是指深於200公尺以下海洋深處的海水,具有潔淨、低溫及富營養鹽等特性,台灣東部以險峻急深的沿岸地形與北太平洋相鄰,對於深層海水的取用的便利性獨領全球;此外,台灣東部遠離工業污染地帶,擁有純淨的自然環境,對於利用深層海水發展無毒水產養殖具有莫大的優勢。
利用深層海水資源開發技術提升水產品品質
探索水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透過利用深層海水資源所開發的技術來提升水產品品質,其中運用深層海水馴化處理來提昇鱘龍魚品質之技術已取得我國、美國及日本等三國發明專利。業者雖成功建立利用深層海水來有效提升水產品品質之專利技術,但與其他一般業者相較之下,因多出從產地載運到花蓮深層海水處理廠的運輸、處理費用加諸於生產成本上,使其產品價格較一般產品為高,在初期市場拓展上遭遇阻力,而使市場限縮,獲利也因此受到限制。
養殖產業跨域結合
東部技術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東產中心)透過多年深層海水相關技術及功效驗證等資源整合,利用深層海水馴化鱘龍魚加工後所產生的下腳料導入熱萃取技術,輔導業者建立鱘龍魚不同部位下腳料原料搭配各種萃取參數條件,建立最佳化製程,改變業者從初級原料之應用進入生物技術,運用鱘龍魚的下腳料開發出高值商品,將廢棄原料再一次利用極大化,未來可期待養殖產業將與生醫產業共創雙贏商機,帶動東部深層海水產業發展。
No post found!
食器。看見東岸生活之美
不只是Made in Taiwan,更要Made in Hualien
「生活不應該只有如此」希望能夠在還年輕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機會,於是一對原於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從事廣告業的夫妻,回到了妻子生長地-依山傍海的花蓮,放下年輕時的成就返回故鄉創業成立「好想生活本舖」。
「好想生活本舖」從品牌選物店開始,一路走來產生更多對生活器皿細節與設計的想法,然而台灣傳統陶瓷產業大部分為中小型企業,傳統經營為代工製造、被動式開發生產模式。近年工廠大量外移;加上市場生活習慣、消費模式大幅改變,產業面臨縮減消失窘境。又因規模小產能有限,無法承接大量訂單。於是夫妻倆決定自己弄電窯,自己調釉、配土、手作打樣給師傅們參考。也因此更確定了「好想生活本舖」發展方向。
「好想生活本舖」從開發自有商品專注於製作者的創作,慢慢地開始與世界各地職人合作,結合在地新創意與老工藝,設計生活器皿,並在過程中找到成為陶藝師的目標。創業近3年後好想公司於2018成立「魂生製器」品牌,正式成為手工拉坯陶瓷餐具品牌,並且於2018、2019兩度入選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所主辦之「台灣優良工藝品」。朝著未來國際上有一個Made in Hualien的手作陶瓷生活器皿品牌夢想前進。

讓世界看見花蓮這塊純樸土地
自2018年起,米其林指南增設「臺北米其林」指南,間接開啟了台灣「Fine Dinner」的風潮,使得「好想生活本舖」開始思考高單價日用陶瓷產品市場由客製食器市場切入的可能性。因此「好想生活本舖」以「魂生製器」品牌與米其林星級主廚楊柏偉在台東所經營的餐旅空間「長濱‧sinsara 24夏日風尚」合作,並結合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石資中心)的技術,採用專利的石材環保胚土配方,深入探尋餐旅產業的真實市場需求,以友善環境趨勢,注重原創性、地域性和地方天然素材的使用,推出一系列客製食器禮品。
「Fine Dining」精緻餐廳美學受到大家注目是有其存在的意義,它的定義及內涵極其豐富,最終的重點其實在於整體體驗,講究食物與服務背後欲傳遞的訊息。透過這樣的概念讓大眾重視餐食體驗,了解工藝的價值認同品牌作品所呈現的東岸美學,利用高單價食器展現東部在地精緻飲食文化。

設計與技術結合,呈現東岸生活美學價值
客製食器禮品由石資中心與花蓮石材加工廠合作,運用石材加工後所產生的廢棄邊角料,經過粉末化及鍛燒處理後與陶瓷結合,再經歷練土、試燒與不斷的進行釉藥測試、食品包材相關檢測、食品安全法規,逐步掌握特殊胚土配方、穩定製程,能提供100-500件小量產之穩定品質,且手藝精準度高、誤差小,符合量少而精緻之餐飲客訂,兼具工藝溫度與實用。在技術上突破後,團隊發想將早、中、晚時間,與花蓮與長濱地域的意義,用東岸獨有的自然色調解析後,純粹極簡的再現,融入其中的兩地等高線,象徵山海與世隔絕的寧靜,設計大器氤氳木盒限定聯名款 3 款產品,象徵日日三餐,是讓靈魂與身體暫歇的最好時刻。過程也象徵珍惜土地賜予給人們的恩惠,一同展現東岸創意美學、工藝製作的專業服務。
未來「好想生活本舖」將精品餐旅市場列為業務合作與新型態通路之可能性,提供星級餐飲、星級飯店之創意設計訂製,透過完善的空間、五感體驗,展現獨樹一幟的美學輸出。石資中心也持續協助地方品牌串連,推出更具品牌效益與體驗之產品及服務,提升東部區域產業升級,共同將Made in Hualien手作陶瓷生活器皿推向國際。
No post found!
擁抱ESG兼顧EPS:企業推動永續轉型,要從風險管理的5大步驟開始!
金管會8月中旬公告《接軌IFRS永續資訊揭露專區》網站,內容除了S1號《永續相關財務資訊揭露之一般規定》及第S2號《氣候相關揭露》外,也揭露企業遵循的藍圖。企業在2026年將首度適用該標準,至2028年所有上市櫃公司則都必須遵循。IFRS S1及S2的實施益處,除了增加永續資訊之可比較性及可信賴性,防止漂綠,更可因此吸引永續的資金,以及加速企業永續轉型及承諾。
多數企業在永續道路起跑時,都先專注合規與資訊的揭露
S2的氣候相關揭露中,內文主體與TCFD(氣候相關財務披露)以及CDP(碳揭露計畫)以及SBTi(科學基礎目標倡議)都以共同的四大核心架構為基礎:治理、策略、風險管理,以及指標及目標。不可諱言,多數企業在永續道路起跑時,都會先專注合規(compliance)與資訊的揭露。在專注於合規的過程中,可以檢驗出自身的風險,如果沒有釐清目的,加入策略,就容易止步於「揭露」。先行者企業已經逐漸從風險管理中看到機會,投入更多資源,並著手永續的創新模型。
瑞士IMD管理學院的永續及創新中心主任Julia Binder就曾經表示,ESG主要是一個風險管理和投資框架,旨在評估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對公司價值造成的財務風險。它採用「由外向內」的視角,將其描述為以投資者和公司為中心的框架,降低投資組合風險並提高公司的經濟彈性。

透過風險管理的評估,激發出對永續轉型的新見解
企業風險管理是ESG行動中最容易也最根本的起始點,藉由風險管理的步驟:風險的辨識、分析、評量、機制的擬定、工具的選擇、風險的減緩和轉嫁,建置一個企業風險管理的環境。一個完整的風管架構是動態框架,透過整合氣候和其他ESG風險來回應利害關係人的期待。確定了短、中、長期的ESG相關風險,並將相應的風險減緩及調適措施納入永續發展策略路線圖,與SBT和碳中和目標保持一致。同時透過TCFD氣候相關財務的披露架構,關注氣候變化和潛在的財務風險及營運機會。
但ESG概念往往會造成執著於環境友善的舉措,減少了如何降低財務風險或是最小化財務風險的討論。很多時候,公司和企業領導者無法從ESG分析中獲得新的見解,因為他們只是將ESG的重大性議題視為報告練習來處理。縱然ESG問卷調查取得大量數據,但數據表面並未必看得出任何關於永續轉型的機會,但是透過風險管理的評估過程中,確實可以創造出新的觀點和見解。
實體風險一般分為長期和立即性的氣候風險,意即大家所熟知的極端氣候影響和災害所造成的風險;轉型風險則包含了:政策法規、技術、市場及商譽。風險管理如同公司治理,功能明確即可吸引責任投資資金或影響力(impact)投資者。打開這些機會大門,將ESG的風險透過適當的管理和分析,轉換為一個平台,成為推動企業轉型的催化劑;包含:資源效率、新能源來源、產品和服務、市場以及韌性等等。

ESG風險管理的5大步驟:
1、識別環境、社會和治理(ESG)風險
ESG風險分類和重大性議題(Materiality)相關聯,但不是每個重大性議題都等於風險。以下列舉重要風險供企業參考。
環境:自然資源的使用風險、氣候變遷風險、災害風險、環境創新/舉措、供應鏈的碳足跡管理、產品及生產過程的碳足跡風險
社會:企業內部結構風險與內部社會氛圍、人才風險、員工健康衛生風險、多元化不足的風險、原料價和供應鏈風險管理
治理:腐敗風險、法規風險、不透明風險、利害關係人溝通風險、資安風險、智慧財產權及專利風險
2、評估ESG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衝擊
與任何風險評估一樣,此流程通常涉及對公司運營和供應鏈進行徹底審查,以識別潛在的ESG風險和機遇。它可以透過與風險管理顧問類似的流程來進行(收集數據、進行組織內部訪談及風險問卷,以及分析現有政策和實踐)。透過使用技術分析基準數據,可以加速此過程。由此產生的評估應量化任何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任何已識別風險的潛在影響。
3、選擇能反映組織風險胃納(Risk appetite)的ESG風險管理框架
風險胃納指的是: 在追求其價值時,公司整體所願意接受之風險程度。選擇對的風險框架可以讓企業有信心採取適當(更高或更低)的風險水平來實現戰略目標,幫助組織資源分配,協助與利害關係人在共同框架下進行協調。
4、對ESG風險進行分類,並進行減緩(mitigation)及調適(adaptation)
一旦ESG評估完成,組織應制定並實施策略,以在時間範圍內對應已識別的ESG風險和機遇。依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發生風險時的衝擊)為優先及排序過程提供訊息。同時也建議,風險管理必須評估壓力測試和情境分析,皆透過測試過程進一步提升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能力。
例如,如果評估後確定與碳排放相關的環境風險是優先事項,那麼實施計劃可能就包括提高能源效能、增加再生能源使用或投資碳抵消的舉措。
5、將ESG風險管理與財務分析、企業的永續策略整合為一,並且連結產業的關鍵風險,與報告和揭露接軌
我鼓勵企業先落實風險管理,而將永續發展視為公司的機會和責任。將業務轉向永續發展提早佔領新市場、滿足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並吸引且留住人才。
企業領導者感到困惑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將在未來幾年看到更多的國際化和標準化。目前,ESG只關注公司財務短期的價值,對於ESG的風險,尚停留在碳盤查與資訊揭露,無法全面了解ESG如何帶給公司永續的績效。ESG領域正在發生很多事情,這些快速且有時不協調的發展,可能會讓許多企業領導者和投資者感到不知所措。請回頭在公司內部的風險管理委員會或是風險管理部門作為ESG創新的起始點,企業將可從中發掘新的成長動能。

本文由作者 白佩華 撰寫,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專欄作者簡介:白佩華
現任國際知名風險管理集團資深顧問,專司企業整體風險評估及整合解決方案、新興風險及政治前瞻顧問。
留美傳播學院雙碩士,並擁有英國劍橋大學Judge 商學院循環經濟及永續策略證書、哈佛商學院策略分析(包含破壞性策略、策略執行及永續策略)、領導與管理(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以及Business in Society專業證書,美國華頓商學院ESG 重大因素分析證書,工研院TCFD, CDP, SBTi培訓證書,MIC產業分析師課程證書。曾任民進黨駐美代表處、航空公司董事長特助、協助籌設月涵投顧、台灣哈佛校友會執行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