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土印象
擁抱ESG兼顧EPS:落實永續前,先來場數位轉型
過去兩年,準備自願性或強制性的ESG報告和揭露,已成為許多企業的首要任務。企業在傳統的資產管理、營運流程或是策略的擬定時,了解到使用Excel軟體已不足以應付ESG報告所需的功能,面對ESG大量且多樣性的資訊,手動流程會增加錯誤和延遲的風險,而且無法衡量進度;因此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轉向數位解決方案,來協助他們執行ESG的承諾。
但最重要的是,與利害關係人的永續發展優先事項保持一致。員工、合作夥伴、投資者和客戶都要求提高企業責任的透明度。額外的好處包含:更好的財務表現、更高的員工敬業度和留任率,以及提高對氣候變遷影響的適應能力。然而,收集、管理和報告ESG績效的基礎數據,可能是一項複雜且耗時的任務。
ESG報告和數據管理軟體市場競爭激烈
全球市場上有數百家軟體供應商能夠報告某些ESG指標,其中很大一部分供應商主要在協助企業編製永續報告書。國內由於政策的催生,2023年可稱「碳盤查元年」,上市櫃公司碳盤查需求推升軟體廠新商機,包含精誠、東捷資訊、倍力、睿揚、鼎新、永訊等都推出碳盤查工具。這些針對碳盤查的標準ISO14064,14067和50001的工具,從能源管理、碳足跡、碳報告,未來甚至看準碳交易需求,軟體及雲端廠商,已經摩拳擦掌地準備搶食這塊大餅,微軟更是領頭結合軟體廠商以雲端數據平台的模式,提出各種解決方案。另一方面,企業也越來越認識到需要功能強大的解決方案,來監控、衡量和報告其ESG績效。

ESG軟體的 4 大功能
ESG軟體旨在加速各種ESG指標的收集和分析,例如碳排放、供應鏈永續發展措施和公司治理實務。公司需要將多個ESG指標整合到一個平台中,以深入了解其永續發展計畫並跟上日趨嚴格的法規要求。這些軟體的功能包括:
1. 簡化資料收集、分析和報告
ESG軟體的一個顯著優勢是,能夠簡化各種永續發展法規要求,並將大量數據的累積、分析和流程一致性處理。不要忘記,這些數據是需要每年的累積與校準,軟體的運用有助於組織節省時間和資源,同時確保準確反應其對環境永續發展的努力。
2. 風險緩解
ESG軟體透過提供重大性議題的分析、壓力測試、或有關氣候變遷和供應鏈中斷相關風險的分析或決策,使企業能夠在問題升級之前主動解決這些問題。這些風險可能會影響營運或產生營收的機會,抑或是企業可以減輕監管罰款的財務影響,以及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商譽損害。最重要是在企業風險管理的過程中,評估可用解決方案的功能和特性。
3. 利害關係人的參與積極程度
- 有助於決策:財務主管可以在獲得全面的ESG數據時,就電動車和再生能源計畫等領域的投資,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這些決策可以在創造收入的同時減少碳排放。
- 改善溝通:使用整合平台來管理企業永續報告的要求,使組織能夠與外部利害關係人(例如投資者和監管機構)有效的溝通。許多進階的ESG軟體平台還提供促進內部團隊和外部利害關係人之間協作的功能,提高關鍵ESG議題的透明度,並促進整個組織做出前瞻的決策。
除此之外,採用先進的ESG解決方案,還可以幫助您的組織在快速發展的監管環境中保持領先地位,無論在面對認證和確信的流程,政府法規的要求,均滿足對ESG績效透明度不斷增長的需求。
4. 將ESG納入財務報告與投資決策
將ESG指標整合到財務報告中,可以深入了解永續發展措施對整體績效的影響。憑藉數據擷取和分析、報告功能以及與現有系統和流程的整合等關鍵功能,這些平台使財務長能夠就其組織的ESG舉措做出明智的決策。

如何選擇使用數位ESG工具?
永續發展管理是一個快速新興的市場,擁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參與者。這些管理工具有偏投資面向、有偏碳管理工具、或是永續報告、也有氣候科技新創公司出現。您可以依公司的需求、預算及永續策略,考量下列因素:
1. 永續的能力:
- 數位工具提供者的整體市場實力如何?像是市場壽命、品牌實力、競爭地位、領導力、財務績效、區域覆蓋範圍(全球或其他)、解決方案範圍(平台支援多少個類別?)等。
- 主要市場焦點是什麼?它如何與ESG領域保持一致?ESG是否與核心策略和能力類別相同?
- 永續發展管理涉及哪些面向?例如,重大性評估、數據管理、報告、投資組合管理、碳計算和管理、供應鏈、氣候行動策略、基準/績效監控、專家見解等等。如果是收購或合作,整合解決方案和上市策略是什麼?
2. ESG資料管理與報告
數據是任何永續發展計劃的核心。了解哪些資料是重要的、資料位於何處,並確保將其集中於數據庫,尤其面對在海外設廠的公司更是挑戰。常見問題包括:數據種類以及數據擁有者需要管理的多個資料來源—電子表格、資料庫、工具和文檔、資料格式、定義和測量單位不一致、沒有數據自動化等。
3. 供應鏈和ESG第三方風險管理
全面的ESG計畫不限於營運中的永續性,還包括對供應鏈和第三方風險的考慮;這些風險可能會影響到產品材料採購,再到供應鏈的氣候適應能力的各個方面。具有第三方永續發展風險管理功能的ESG平台,可以幫助降低供應商風險,並確保供應商符合永續發展目標。它還提高了準確性,並減少了實現這些目標所需的工作量。必須考量以下幾點:
- 供應商風險評估可以自動化嗎?
- 是否有任何預先建立的範本可以讓供應商容易協作?
- 第三方資料交換如何運作?
- 有哪些機制來監控和降低供應商風險?

落實永續及數位雙軸轉型最好的加速器
碳盤查和管理其實只是永續旅程上的起步,國內許多碳管理的數位工具,已經可以做到產品生命周期碳足跡地圖,各階段盤查及組成,從原料取得到廢棄等不同階段的排放量都能清楚掌握,包含了單位活動量、LCA排放係數、係數值和碳排當量。
然而從管理到承諾,才是領導者與眾不同之處。值得信賴的永續品牌不僅致力於實現可量化的目標,而且還可以報告實現這些目標的進展。這些數位工具包含碳管理工具、企業的ERP、投資管理使用的資產管理AIP等一旦整合起來,便是實現永續及數位雙軸轉型最好的加速器。
本文由作者 白佩華 撰寫,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專欄作者簡介:白佩華
現任國際知名風險管理集團資深顧問,專司企業整體風險評估及整合解決方案、新興風險及政治前瞻顧問。
留美傳播學院雙碩士,並擁有英國劍橋大學Judge 商學院循環經濟及永續策略證書、哈佛商學院策略分析(包含破壞性策略、策略執行及永續策略)、領導與管理(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以及Business in Society專業證書,美國華頓商學院ESG 重大因素分析證書,工研院TCFD, CDP, SBTi培訓證書,MIC產業分析師課程證書。曾任民進黨駐美代表處、航空公司董事長特助、協助籌設月涵投顧、台灣哈佛校友會執行秘書。
有機廢棄米糠洗淨力,變身美白保濕化粧品
不只除痘 也抹除你的焦慮
自今年4月中起,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口罩令大幅鬆綁。時隔3年,民眾終於可以脫去口罩,走出疫情陰霾回到過往生活常態。不過,這同時也代表著民眾必須開始準備以「最真實的自己」面對社會,這對於已然習慣在口罩遮蓋下社交的民眾而言,短時間內要轉換以真面目示人,多少會造成容貌上的焦慮。除了心理因素之外,民眾所面對更直接的問題,可能是因為長期配戴口罩,所衍生出的顏面問題,例如痘痘增生、膚色不均與臉面輪廓等問題。
因此,早在國內口罩令大解封之前,有一股健康美白商機已然在悄悄發酵。關西企業股份有限公司(KKAKEN)看準後疫情時代的容貌焦慮,抓住民眾一方面亟欲處理因長期佩帶口罩,導致臉部肌膚不透氣,而產生的皮膚出油、溼悶生痘等臉部問題,另一方面又重視健康天然等價值需求,推出以在地有機米糠農業副產物製成的天然乳酸發酵洗顏粧品開發,成功吸引市場與消費者的目光。
代工起家 深度探索在地原料
關西企業位於宜蘭縣五結鄉,為國內少數重視技術開發與穩定品質的資深專業保養品代工廠。主要進行生產個人清潔用品、肌膚保養品、美髮產品等粧品代工。除了代工業務之外,關西企業也試圖在創新粧品技術上尋求突破,不僅規劃專業保養品團隊進駐、建置無塵室、導入面膜自動摺布機等,更於2015年9月比照歐盟規範,取得法國標準協會「艾法諾國際(AFNOR ASIA)」之ISO22716國際化粧品優良製造規範指引認證(Cosmetics-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uidelines on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與國際粧品市場接軌。關西企業除了透過標準化管理降低公司成本,也藉由認證提升產品品質與公司形象,培養顧客對於自家粧品的信心,為在地粧品產業開拓出一條創新路徑。
與此同時,關西企業也相當重視粧品成分或原料的在地化趨勢。他們發現,隨著消費者的粧品知識與經濟能力提升,消費者之間也開始在粧品使用上建立起在地認同,這也促使許多獨特的功效成分應時而生。因應此一趨勢,關西企業開始開發多種獨家原料,並且申請通過國際化粧品成分命名法(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of Cosmetic Ingredients,INCI)認證與台北清真寺的Halal認證,前者被稱為「粧品成分的簽證VISA」,有助於申請新原料的商品名,後者則可接軌新南向,開發多元原料。
2018年,關西企業更獲得經濟部「推動中小企業城鄉創生轉型輔導計畫」(SBTR)補助輔導執行《宜蘭有機農棄循環經濟與美妝原料綠色創新計畫》。該項計畫以宜蘭行健有機村在地有機米糠為材料,開發在地化粧品美白保濕原料,藉此生產高品質精華液及保濕面膜等美妝產品,為有機農業副產物加值應用為高品質化粧品原料成份提供創新典範。
不僅抑菌抗痘 更重視永續價值
關西企業從過往研究發現乳酸菌發酵液具有抑菌功效。他們利用宜蘭在地生產的米糠發酵乳,以天然抑菌劑消除產生痘痘的痤瘡桿菌,藉此開發出天然成分的乳酸菌發酵萃取液。他們指出,一般民眾之所以長痘痘,主要是因為毛囊四週的皮脂腺過度分泌皮脂,造成阻塞形成厭氧環境,局部感染痤瘡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使附近皮膚組織產生發炎反應,形成毛囊炎與痤瘡(痘痘),影響皮膚健康。此外,由於皮膚科門診治療痘痘方式多以抗生素治療,因此臨床研究也發現,痤瘡桿菌目前已有60%以上具有抗藥性,所以從天然原料中找出抑菌原料是現階段抗痘產品的發展目標。

為了接軌粧品的在地化趨勢,關西企業所用來試驗痤瘡桿菌抑菌力的乳酸菌株是由耕莘健康管理學院宜蘭分校於宜蘭縣三星鄉行健村之有機米糠中篩選出的酵素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他們觀察到,由行健村米糠麴所製成的乳酸發酵液,只需150ml即可造成顯著抑菌圈反應。於是,關西企業利用乳酸發酵液的酸性特性(促使角質軟化)以及抗菌特性(抑制痤瘡桿菌),開發出以在地原料製成的天然抗痘產品「米乳酸洗顏」。

除了產品既有的功效外,關西企業也透過米糠等稻米副產物的加值與循環應用,配合在地生產者穩定的原料供應與產地透明的生產溯源機制,主動平衡過往化粧品市場中,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資訊落差,並且打造出從原料生產到產品使用「人人共好」的創新產業鏈。關西企業不僅抓住國內消費者情時代容貌焦慮的心理,也掌握消費者們重視健康、天然、環保的粧品消費型態,使國產化粧品產業從致力鑽研美白保濕功效,躍升為使消費者心安、具有環境永續意涵的綠色產業。
目前關西企業已著眼國內外的淨零碳排趨勢,未來將邀請供應商一同達成減碳目標,持續投入多種米糠原料應用與在地減碳原料的產品開發,藉此打造台灣本土化粧品產業的永續價值。

父子同心,品牌逐步打入國內石材家居用品市場
位於花蓮吉安,具外銷經驗超過半甲子的奇鈺石業,當二代曾建璋接手老人家的工藝技術後,察覺身為出產地之一的台灣竟然鮮少大理石生活用品,並未讓台灣人真正看見大理石的天然美,因此創立自家品牌「奇鈺家居」,打造出來自東台灣的生活美學,讓更多人看見台灣。
然而,在發展家居商品的路上,由代工轉為品牌設計,雖對精緻加工不陌生,卻急需設計與技術能量的支持。因此,奇鈺石業與東部技術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東產中心)合作,導入3D列印、UV直噴等創新打樣技術,使傳統石藝納入新元素,往客製且更具設計空間的創作領域發展。
「研石造物」,串連北部設計師長期合作,導入設計動能
東產中心輔導業者透過研石造物活動,與北部設計師建立長期合作,導入設計能量,協助業者提升產品競爭力並逐步開拓石材設計精品市場。
利用傳統建材所餘之邊角料,加入美學,搖身一變成為文創精品
在傳統石材的運用中,總會剩下許多邊角料,曾建璋從設計稿開始著手,將已無價值的廢棄料點石成金,白大理石與蛇紋石做巧妙的結合,利用色差及自然紋路融合為文創精品。

不忍邊料棄置無用美學轉化精品 設計賦予生命 美學轉化精品
一片大理石鐘 量產規劃與包裝開發
一片大理石鐘既為精品,當然就要有相對應的精緻包裝,同時也需起到保護作用,將包裝納入精品環節,輔以雷射切割緩衝材設計,讓消費者收到盒裝的一刻即享有精品的尊榮感。

第五屆台灣慢城聯盟年會圓滿落幕-攜手推動國際慢城與永續發展新典範
台東縣池上鄉於10月24日至25日成功舉辦「第五屆台灣慢城聯盟年會」,吸引國內外慢城成員、專家學者及多位政府官員出席,探索「慢活文化與永續生活」的發展方向。池上鄉與韓國禮山郡締結姊妹市成為此次年會的亮點之一,象徵兩地將攜手展開在文化交流、農業發展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深度合作,為國際慢城運動及永續發展目標(SDGs)注入新動力。

池上低碳小旅行與國際論壇啟發
活動期間,池上鄉公所精心規劃了充滿在地特色的低碳小旅行,帶領與會嘉賓走訪奉茶樹(金城武樹)、天堂路及漂鳥197等知名景點,深度體驗池上鄉的自然景觀和文化魅力。即便當日氣候受潭美颱風外圍環流影響下著雨,韓國禮山郡郡守及國內外貴賓熱情不減,全程參與,並由池上鄉長親自導覽。
下午的論壇更是聚集了多位重量級國內外專家,分享推動永續發展與社區活化的經驗。台灣文化藝術推廣者徐季筠、泰國帕堯大學達琳通博士、台灣觀光創新協會理事長李奇嶽,以及台灣慢城技術協調員張郁珮等講者,分別從文化保存、學習型城市推動、低碳旅遊及慢城文化等方面提供豐富的實務案例,為池上鄉及國際慢城聯盟提供了重要啟發,促進對永續發展的深入理解。
晚宴饗宴與在地風情
年會活動期間,池上鄉特別籌辦一場在地風味的慢城晚宴,結合池上各美食店家的特色料理,讓賓客們以自助餐形式的在餐會中品嚐到專屬池上的美味餐食,包括好煎炸、BIKE DE KOFFIE 手作米貝果、田味家、巧本位蔬食、田媽媽、翠華小館、首禾、山凹咖啡、王力德烤乳豬、喜澇(silaw)料理、197風味餐、池上豆之間等多家知名店家的招牌佳餚,從傳統到創新、從家常美味到精緻手作,均以當地食材精心製作。現場的攤位更設置多家特色商家,像是沐藍池上、圓滿生活美學、小安比樂和、三代三花手作坊等提供即時購買的機會,賓客們得以一站式體驗池上在地風土人情及美食饗宴。晚宴上更是邀請在地表演團體展現池上藝術文化底蘊,邀請池上上活美學展現翰墨書藝揮毫、空鼓繞、池上國中管樂團、請風舞蹈班、新興部落的七股謠等表演。這場晚宴不僅展示了池上的經典美食、藝術文化,促進在地店家的參與感,成為一場饒富池上味道的視覺與味覺盛宴。

締結儀式與友好城市合作願景
與韓國禮山郡締結儀式在外交部、台東縣政府及台灣慢城聯盟等多位貴賓的見證下進行,池上鄉長林建宏和禮山郡郡守崔載求正式簽訂協議並交換紀念品,象徵兩地正式建立姊妹市關係。崔載求在儀式中感性致詞:「池上鄉的熱情與豐富的文化底蘊讓人感動,締結姊妹市將實現更實質的文化與經濟交流,推動慢城聯盟的共同願景。」池上鄉長林建宏表示,禮山郡作為韓國的慢城領先代表,未來雙方將透過合作增強農業、文化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發展,提升國際知名度,並帶動地方經濟成長。

慢城合作展望 共同推進永續發展
池上鄉長林建宏在論壇致詞時表示,池上鄉作為國際慢城認證的代表,將持續努力在生態保護、文化保存與社區發展等領域發揮引領作用。此次年會不僅加強了池上鄉與台灣其他慢城城鎮的合作關係,也期望將池上模式推廣至全球,助力國際慢城運動的發展。池上希望透過這次年會的成功舉辦,引發更多城市重視文化及生態的價值,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攜手走向永續未來。
石資中心打造智慧健康場域 共創健康樂生活

為落實科技服務在地化,協助東部民眾建立智慧健康照護概念,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石資中心)在經濟部技術處指導下,於光華樂活園區的後山.山後故事館建置「Wellness智慧健康場域」,於9月20日正式對外亮相。石資中心與高登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真醫健康企業有限公司簽署「東部健康科技研發暨策略聯盟」備忘錄,共同攜手合作,聯手促進東部地區智慧健康創新服務,提升民眾健康生活品質。

隨著人口高齡化及受國人飲食形態影響,罹患慢性疾病及受功能障礙問題困擾者不斷攀高,加上疫情改變既有生活形態,帶動數位科技應用於運動、健康管理、健康監測、環境監測等技術與產品發展,「Wellness智慧健康場域」導入智慧與健康技術,從運動、訓練、娛樂、生活四大面向開發多元運動系統,提供包含身體、心理、情感、精神、社交、環境等面向的健康創新服務。

現場除進行簽署儀式外,台灣自律神經健康培訓暨發展協會王復蘇理事長、高登公司劉方正總經與真醫健康公司沈姿廷執行長,進行心律變異性之精準健康管理、智慧體適能評估讓訓練、環狀運動及身心量測等議題分享,亦邀請吉安鄉光華社區發展協會居民體驗智慧健康環狀運動系統。

擁抱ESG兼顧EPS:COP 28落幕後,企業的挑戰才要開始
2023年底全球最重要的壓軸國際大戲就是COP 28了。這個自12月初起,為期2周的國際氣候大會,是由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發起,每年由締約國輪流主辦。本次參與近十萬人次,其中包含:198個UNFCCC官方代表團體、超過150個國家或政府、超過14,000個觀察員或團體等,是歷來規模最大,也被譽為會議結果最具歷史突破性(Historic)的一屆。
這次周邊的會議近500場。由於聯合國在9月份便率先公布了Global Stocktake報告,這是全球自2015年巴黎協定後,首次公布這八年來全球減碳的結果;不意外的是,全球減碳進程落後原本的計畫,在2030年前需要達到40%以上的減排。這個報告也等於預告了COP 28會議的議程和結論。
COP 28最後產生了超過170個宣言或是承諾、850億美元的融資承諾(其中包含損失及損害基金);在化石燃料必須逐漸轉型退場(transition away)的前提下,能源轉型產生了:未來雙倍能源效益、三倍再生能源、確認甲烷也需要零排放等等;本次會議並強調行動(Action)的重要性。本文大致將COP結論歸納為三大類:
能源轉型:
COP 28協議要求各國透過其氣候計畫,推行一項或多項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法,以達到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其中包括:
能源效率增加兩倍、再生能源增加三倍,以及甲烷必須在2030前達到零排放。這項呼籲與國際能源組織的最新數據一致,在整個能源領域(包括再生能源、煤炭、氫氣、石油和天然氣等)設定了具體目標,強調能源轉型在實現淨零排放方面的關鍵作用,並建議在能源產業內設定實際的目標。
對能源轉型的速度和型態描述更清晰和有信心,也增加對轉型關鍵要素的支持和投資。例如:各類再生能源和碳捕捉技術的發展。這對各國的能源政策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對投資市場發出了未來趨勢的重大訊息。

氣候金融:
締約方同意設立損失和損害基金,該基金已在COP 27原則獲得批准,而在本次會議中,7.92億美元已承諾用於資本化和管理。增加對氣候最脆弱、罪責最小的國家所遭受的損失和損害的資助,建立可擴展的融資機制來支持適應工作,特別是對於風險最大的國家;因為成員國認識到,由於財務限制而在行動和實施方面存在差距,創造了讓私人企業參與氣候行動的途徑(包括財務管理和投資、問責制、內部能力建構和技術)。
部署補助和催化的資本,以支持能源轉型、適應,甚至是更廣泛的低碳轉型努力;加速釋放資本配置;推出新工具來資助所有氣候需求;增加專注於氣候管理的投融資組合;推動金融架構改革議程,健全和擴大氣候金融的架構和內容,並連結信用評等機構和氣候金融變化。
氣候正義重在落實
加強國家自主貢獻的行動和野心,強調公平和歷史責任,特別是對已開發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調適資金增加一倍,並尋求縮小資金缺口。這部分除了金融的補助和分配外,還包含調適與韌性(Adaptation & Resiliency),各大公司致力於A&R,並投資於創新和保護。隨著碳排放仍持續增加,這次會議特別呼籲採取行動明確的A&R,就更顯得刻不容緩;以行動為導向,公營與私人組織的合作,以包容和地方主導的調適,作為規劃和實施A&R的基礎。
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這次COP 28以觀察員身分設攤及參與,台灣氣候聯盟和許多大型企業、金控都到杜拜與會,希望獲得實際的交流與國際觀摩的經驗。那麼企業在2024年面對的趨勢,我也簡單羅列如下:
1. 財務:永續/ESG發展將深深植根於公司的財務基礎,成為財務表現的潛在影響。對有形資產、商譽和其他無形資產,都已經在公司內部以不同的形式逐漸發酵。特別是碳費徵收與計算,和歐洲碳稅邊境的執行(CBAM),以及台灣碳市場交易的啟動,更加速ESG與財務方面的連結。
2. 人員與工具:永續/ESG的職位正在蓬勃發展,我從去年第四季至今年一月在LinkedIn上的觀察,無論在哪一個市場,聯合國和四大計師事務所都在尋找永續方面的人才,越來越多組織正在設立永續職位,以負責監督和管理ESG議題與組織營運和財務報告協議的整合。台灣市場的永續報告、碳盤工具以及供應鏈管理、自動化系統的結合,除了引進外國的工具外,在國內永續先行者的策略聯盟及推廣下,選擇性也逐漸增加。
3. ESG議題法規強度增加:企業做出永續揭露和承諾的下一步,就是得和決策保持一致。透過員工的日常決策來實現,將ESG重塑企業文化,例如:商業旅行的必要性、供應商的選擇和管理、為哪些消費者服務、使用哪種材料進行設計,或者與哪些團體合作推動。改變文化需要透過激勵員工,並進行ESG教育、重塑行為,使其符合公司的承諾和目標。行為改變需要由上而下,選擇放棄短期收益以獲得長期彈性(Resilience)的決策,並要求每項淨值分析必須納入碳足跡數據等。
4. 供應鏈管理:供應鏈管理未來將趨於更加嚴格,對於大品牌來說,供應鏈廠商的不當行為,可能會造成聲譽的損害。伴隨著永續框架和要求,無論是碳盤查時所需要的範疇三,或是為了減少環境損害的綠色採購,抑或是遵守公平勞工標準措施貫穿整個供應鏈,子公司和供應鏈進行環境和人權項目,隨著監管機構在披露的同時採取行動,供應鏈管理除了風險評估和報告之外,也越來越需要盡職調查,及預防措施。
5. 生物多樣性漸成ESG主流話題之一: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話題越來越熱,自去年起,台灣已經有上市櫃公司納入永續報告。在COP 28上,自然和土地利用被列為2030年全球森林管理議題,限制砍伐目標。此外,專注於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的投資基金的數量和資產正在迅速增加,專門用於生物多樣性的歐洲基金管理資產增加四倍就印證了這一點。
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NFD)於2023年9月最終確定了其揭露建議,強調了圍繞四大支柱不斷變化的自然相關依賴性、影響、風險和機會。 未來,政府是否採用這些標準,其標準與框架是否一致,值得觀察。
COP 28會議明確向全球告知,能源轉型的急迫性、氣候金融將積極地成為主要推手,沒有透明、公平與包容,氣候轉型就沒有正義。過去小規模、漸進式的氣候轉型已經不敷使用,未來必須採取跳躍式和大幅改革的手段,才能落實永續的目標。我相信台灣也在一樣的道路上前進著。

本文由作者 白佩華 撰寫,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摘編。
專欄作者簡介:白佩華
現任國際知名風險管理集團資深顧問,專司企業整體風險評估及整合解決方案、新興風險及政治前瞻顧問。
留美傳播學院雙碩士,並擁有英國劍橋大學Judge 商學院循環經濟及永續策略證書、哈佛商學院策略分析(包含破壞性策略、策略執行及永續策略)、領導與管理(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以及Business in Society專業證書,美國華頓商學院ESG 重大因素分析證書,工研院TCFD, CDP, SBTi培訓證書,MIC產業分析師課程證書。曾任民進黨駐美代表處、航空公司董事長特助、協助籌設月涵投顧、台灣哈佛校友會執行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