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肉製造技術 榮獲傑出生技產業獎-年度產業創新獎
食品所研發國內自主技術為核心,並推展技術商化,從早期素肉半成品原料,逐步朝不同特性植物肉製程技術及產品開發。歷經三代技術開發,累積豐厚的技術能量。共取得13項植物肉相關專利,並技術授權4件、專利授權5件提升植物肉產業鏈加工設備及仿肉質地技術。
食品所一至三代植物肉專利之技術特色、優點及產業貢獻如下所述
第一代植物肉專利是以雙軸擠壓技術為基礎 進行開發,生產水份低於40%的素肉胚,可常溫保存與流通。經二次重組加工後,可應用於火腿、肉排、雞塊、漢堡、肉乾等產品,是國內目前產業主要的素肉生產技術。建立國內自主素肉產業鏈,取代進口產品並外銷世界。
第二代植物肉專利是以雙軸擠壓技術為基礎 所延伸之高水分擠壓專利。可生產水份40%~70%之間的濕式素肉胚,其內部纖維類似雞肉、碎牛肉,產品擬真度高,直接調理製成雞塊、雞柳、肉片、或二次加工製成漢堡、香腸等,協助國內產業技術升級。
第三代植物肉專利是國內首創以低剪切技術開發水份50%~75%之多維纖維植物肉胚。具有纖維類似牛肉、豬肉、或魚肉,產品少添加、省工省時之優勢。其中擠壓複合低剪切製程可連續生產,已超越國際現今只能批次生產的技術門檻。已促成2家公司發展植物肉新事業,開發差異化產品、設備設計組裝、及實驗室建構。

參考影片:解密科技寶藏DTT
資料來源: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