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廢棄米糠洗淨力,變身美白保濕化粧品

不只除痘 也抹除你的焦慮

自今年4月中起,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口罩令大幅鬆綁。時隔3年,民眾終於可以脫去口罩,走出疫情陰霾回到過往生活常態。不過,這同時也代表著民眾必須開始準備以「最真實的自己」面對社會,這對於已然習慣在口罩遮蓋下社交的民眾而言,短時間內要轉換以真面目示人,多少會造成容貌上的焦慮。除了心理因素之外,民眾所面對更直接的問題,可能是因為長期配戴口罩,所衍生出的顏面問題,例如痘痘增生、膚色不均與臉面輪廓等問題。

因此,早在國內口罩令大解封之前,有一股健康美白商機已然在悄悄發酵。關西企業股份有限公司(KKAKEN)看準後疫情時代的容貌焦慮,抓住民眾一方面亟欲處理因長期佩帶口罩,導致臉部肌膚不透氣,而產生的皮膚出油、溼悶生痘等臉部問題,另一方面又重視健康天然等價值需求,推出以在地有機米糠農業副產物製成的天然乳酸發酵洗顏粧品開發,成功吸引市場與消費者的目光。
 

 代工起家  深度探索在地原料

關西企業位於宜蘭縣五結鄉,為國內少數重視技術開發與穩定品質的資深專業保養品代工廠。主要進行生產個人清潔用品、肌膚保養品、美髮產品等粧品代工。除了代工業務之外,關西企業也試圖在創新粧品技術上尋求突破,不僅規劃專業保養品團隊進駐、建置無塵室、導入面膜自動摺布機等,更於2015年9月比照歐盟規範,取得法國標準協會「艾法諾國際(AFNOR ASIA)」之ISO22716國際化粧品優良製造規範指引認證(Cosmetics-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uidelines on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與國際粧品市場接軌。關西企業除了透過標準化管理降低公司成本,也藉由認證提升產品品質與公司形象,培養顧客對於自家粧品的信心,為在地粧品產業開拓出一條創新路徑。

與此同時,關西企業也相當重視粧品成分或原料的在地化趨勢。他們發現,隨著消費者的粧品知識與經濟能力提升,消費者之間也開始在粧品使用上建立起在地認同,這也促使許多獨特的功效成分應時而生。因應此一趨勢,關西企業開始開發多種獨家原料,並且申請通過國際化粧品成分命名法(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of Cosmetic Ingredients,INCI)認證與台北清真寺的Halal認證,前者被稱為「粧品成分的簽證VISA」,有助於申請新原料的商品名,後者則可接軌新南向,開發多元原料。

 2018年,關西企業更獲得經濟部「推動中小企業城鄉創生轉型輔導計畫」(SBTR)補助輔導執行《宜蘭有機農棄循環經濟與美妝原料綠色創新計畫》。該項計畫以宜蘭行健有機村在地有機米糠為材料,開發在地化粧品美白保濕原料,藉此生產高品質精華液及保濕面膜等美妝產品,為有機農業副產物加值應用為高品質化粧品原料成份提供創新典範。

 不僅抑菌抗痘  更重視永續價值

關西企業從過往研究發現乳酸菌發酵液具有抑菌功效。他們利用宜蘭在地生產的米糠發酵乳,以天然抑菌劑消除產生痘痘的痤瘡桿菌,藉此開發出天然成分的乳酸菌發酵萃取液。他們指出,一般民眾之所以長痘痘,主要是因為毛囊四週的皮脂腺過度分泌皮脂,造成阻塞形成厭氧環境,局部感染痤瘡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使附近皮膚組織產生發炎反應,形成毛囊炎與痤瘡(痘痘),影響皮膚健康。此外,由於皮膚科門診治療痘痘方式多以抗生素治療,因此臨床研究也發現,痤瘡桿菌目前已有60%以上具有抗藥性,所以從天然原料中找出抑菌原料是現階段抗痘產品的發展目標。

為了接軌粧品的在地化趨勢,關西企業所用來試驗痤瘡桿菌抑菌力的乳酸菌株是由耕莘健康管理學院宜蘭分校於宜蘭縣三星鄉行健村之有機米糠中篩選出的酵素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他們觀察到,由行健村米糠麴所製成的乳酸發酵液,只需150ml即可造成顯著抑菌圈反應。於是,關西企業利用乳酸發酵液的酸性特性(促使角質軟化)以及抗菌特性(抑制痤瘡桿菌),開發出以在地原料製成的天然抗痘產品「米乳酸洗顏」。

除了產品既有的功效外,關西企業也透過米糠等稻米副產物的加值與循環應用,配合在地生產者穩定的原料供應與產地透明的生產溯源機制,主動平衡過往化粧品市場中,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資訊落差,並且打造出從原料生產到產品使用「人人共好」的創新產業鏈。關西企業不僅抓住國內消費者情時代容貌焦慮的心理,也掌握消費者們重視健康、天然、環保的粧品消費型態,使國產化粧品產業從致力鑽研美白保濕功效,躍升為使消費者心安、具有環境永續意涵的綠色產業。

目前關西企業已著眼國內外的淨零碳排趨勢,未來將邀請供應商一同達成減碳目標,持續投入多種米糠原料應用與在地減碳原料的產品開發,藉此打造台灣本土化粧品產業的永續價值。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