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器。看見東岸生活之美

不只是Made in Taiwan,更要Made in Hualien
「生活不應該只有如此」希望能夠在還年輕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機會,於是一對原於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從事廣告業的夫妻,回到了妻子生長地-依山傍海的花蓮,放下年輕時的成就返回故鄉創業成立「好想生活本舖」。
「好想生活本舖」從品牌選物店開始,一路走來產生更多對生活器皿細節與設計的想法,然而台灣傳統陶瓷產業大部分為中小型企業,傳統經營為代工製造、被動式開發生產模式。近年工廠大量外移;加上市場生活習慣、消費模式大幅改變,產業面臨縮減消失窘境。又因規模小產能有限,無法承接大量訂單。於是夫妻倆決定自己弄電窯,自己調釉、配土、手作打樣給師傅們參考。也因此更確定了「好想生活本舖」發展方向。
「好想生活本舖」從開發自有商品專注於製作者的創作,慢慢地開始與世界各地職人合作,結合在地新創意與老工藝,設計生活器皿,並在過程中找到成為陶藝師的目標。創業近3年後好想公司於2018成立「魂生製器」品牌,正式成為手工拉坯陶瓷餐具品牌,並且於2018、2019兩度入選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所主辦之「台灣優良工藝品」。朝著未來國際上有一個Made in Hualien的手作陶瓷生活器皿品牌夢想前進。

讓世界看見花蓮這塊純樸土地
自2018年起,米其林指南增設「臺北米其林」指南,間接開啟了台灣「Fine Dinner」的風潮,使得「好想生活本舖」開始思考高單價日用陶瓷產品市場由客製食器市場切入的可能性。因此「好想生活本舖」以「魂生製器」品牌與米其林星級主廚楊柏偉在台東所經營的餐旅空間「長濱‧sinsara 24夏日風尚」合作,並結合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石資中心)的技術,採用專利的石材環保胚土配方,深入探尋餐旅產業的真實市場需求,以友善環境趨勢,注重原創性、地域性和地方天然素材的使用,推出一系列客製食器禮品。
「Fine Dining」精緻餐廳美學受到大家注目是有其存在的意義,它的定義及內涵極其豐富,最終的重點其實在於整體體驗,講究食物與服務背後欲傳遞的訊息。透過這樣的概念讓大眾重視餐食體驗,了解工藝的價值認同品牌作品所呈現的東岸美學,利用高單價食器展現東部在地精緻飲食文化。

設計與技術結合,呈現東岸生活美學價值
客製食器禮品由石資中心與花蓮石材加工廠合作,運用石材加工後所產生的廢棄邊角料,經過粉末化及鍛燒處理後與陶瓷結合,再經歷練土、試燒與不斷的進行釉藥測試、食品包材相關檢測、食品安全法規,逐步掌握特殊胚土配方、穩定製程,能提供100-500件小量產之穩定品質,且手藝精準度高、誤差小,符合量少而精緻之餐飲客訂,兼具工藝溫度與實用。在技術上突破後,團隊發想將早、中、晚時間,與花蓮與長濱地域的意義,用東岸獨有的自然色調解析後,純粹極簡的再現,融入其中的兩地等高線,象徵山海與世隔絕的寧靜,設計大器氤氳木盒限定聯名款 3 款產品,象徵日日三餐,是讓靈魂與身體暫歇的最好時刻。過程也象徵珍惜土地賜予給人們的恩惠,一同展現東岸創意美學、工藝製作的專業服務。
未來「好想生活本舖」將精品餐旅市場列為業務合作與新型態通路之可能性,提供星級餐飲、星級飯店之創意設計訂製,透過完善的空間、五感體驗,展現獨樹一幟的美學輸出。石資中心也持續協助地方品牌串連,推出更具品牌效益與體驗之產品及服務,提升東部區域產業升級,共同將Made in Hualien手作陶瓷生活器皿推向國際。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