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土印象

No post found!

No post found!

No post found!

二樓富里(你留富里) 用教育翻轉部落計畫

教育翻轉部落

盧建銘老師致力於推廣原住民的建築及生活文化,曾以森川里海地景織造 talo‘an,讓阿美族學生參與,進行部落文化與地景知識傳遞,後與竹編藝術家劉哲安,以稻草編織結合建築工法,帶領富里在地年輕人搭建6公尺巨無霸大猩猩,推廣生態、建築與環境文化的關係。

「Mipaliw」精神

憂心部落文化與教育失衡盧老師在資源匱乏環境下,自主的帶著原住民專班阿美族學生,利用富里學甲一處兩層樓之空間,發展原民青少年教育中繼基地的推動,規劃發展一個真正的田野學校,用最「Mipaliw」(源於阿美語,意即「互助」的精神)透過教育基地進行原鄉教育推動。然除教育體系匱乏外教育空間建置資源更嚴重不足,東部技術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東產中心)即在此契機下,結合老師教育與原生文化能量,共建教育創生場域提供學生基礎學理至進階實務相關原鄉技藝,將學能發揮至家鄉,以教育發展原鄉自有經濟。

教育創生基地推動

在資源不均與條件匱乏的情境下,東產中心與盧老師的合作,印證了教室不需要桌椅、黑板與麥克風的框架,只要有人的流動,教育共同基地,它就是大家學習互長的教室。原青少年並不是為了進入教室學習,而是因為有學習需求才有教室的環境。於此同時東產中心於此完成了2場教學活動,教育創生場域已有能力負擔約50人次的教學課程。學生們研習中學到了升學教育外,更在專技能力上提升,更獲得部落的需要與認同,找回自我身份的主體性,以及教育本質上最重要的歸屬感和自我認同,「2F富里」是未來教育中繼站,張開雙臂歡迎產學界等專業工作者,共同互助分享經營,持續深化與地方各特色部落之合作,活絡地方多元文化、促進多元族群融合。

1 2 3 4 5 6

No post found!

東部產業研發聯盟:花東低碳循環的科技驅動力

為加速花東產業低碳轉型,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石資中心)採取整合跨域合作模式,攜手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與台東大學籌組東部產業研發聯盟,以創造市場需求為導向,串聯在地中小型業者導入科技解決方案,共同推動東台灣之低碳循環經濟發展,建構東部產業科技服務模式。

石資中心總經理林志善表示:石資中心深耕花東產業發展多年,扮演著東部鏈結技術與資源整合平台的關鍵角色,不僅提供技術研發、檢測分析、製程優化、產品開發與行銷推廣等服務,以協助強化東部業者自身的軟硬實力,更充份利用花東既有的豐富藍碳(海洋)、綠碳(森林)及黃碳(土壤)等碳匯資源,尋求淨零碳排的全球趨勢商機,與研發聯盟夥伴們共同透過固碳技術、生物碳循環利用、智慧農業機械等應用範疇,結合在地業者創造低碳循環的創新典範。

工研院中分院執行長黃新鉗表示:工研院積極研發科技農工系統整合平台,推動以工輔農,關鍵技術為生質材料循環利用、智慧農業機械與物聯網技術開發及農業綠能技術整合等淨零排放研發應用,希望透過與石資中心及台東大學的合作,成功將科技應用有效落腳到東部,帶動在地產業發展。

台東大學主任李俊霖表示:臺東大學設有全國唯一具備工廠登記證的國立大學食品生技工廠,可為在地業者提供產品客製化協助,透過整合醱酵、萃取、濃縮與低溫乾燥等技術及現代化的充填製程設備,開發創新的食品及生技產品。

工研院中分院黃新鉗執行長(前排左)、石資中心林志善總經理(前排中)、台東大學李俊霖主任(前排右)率領聯盟團隊成員共同宣示以科技為花東產業創造新機。

聯盟團隊實地走訪產地,了解需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