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疫情的時代「數位轉型」加速融入各產業領域,觸發經營模式的創新改革。在「數位轉型、接軌未來」地方特色產業發展趨勢論壇中,邀請「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詹文男院長」以數位轉型新思維為主題,從組織和主管的思維和行動該如何因應,協助企業節省成本、提升競爭力為主軸;「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中分院的李士畦副執行長」則是從淨零排放切入農業,包含農務、周邊產業搭配生態材料的整合發展,讓農業藉由有感創新應用,具備與國際同步的淨零轉型契機;「台灣經濟研究院的許淑玉副研究員」將由地方創生的角度切入,藉助數位科技的推展方案匯聚我國、日本、歐美等國在地產業推展經驗與案例,作為地方特色行銷設計參考。
花蓮縣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非常適合淨零碳排模式,花蓮要如何擘劃永續發展、發展碳權,藉由「能源轉型」、「產業轉型」、「在地與生活轉型」三大面向,目標在2030能減少59%排碳,成為淨零永續的低碳首都。同時,花蓮也要文創化,石資中心在其中助益許多,例如在今年高雄文博會中的「研石造物」獲得高度好評,讓花蓮更有力量成為文化基地。

中華創業育成協會許文川理事長希望地方政府能以小型補助案的方式,協助產業由小地方開始逐步進入數位轉型領域。

花蓮縣長徐榛蔚認為,花蓮適合永續發展產業,正積極規劃具體做法,以達到2030能減少59%排碳,成為淨零永續的低碳首都。

石資中心總經理林志善說明數位轉型對產業升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