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技術資源
行動不卡卡 仿生3D列印讓人「材」合一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跌倒是臺灣長者第二大事故死亡原因,跌倒造成的生理機能衰退,影響日常生活以及活動能力。經濟部技術處投入資源開發3D列印技術加上仿生科技的醫材,發展出可在人體內「無縫接軌」的各種關節及植入物,可以大幅降低患者的不適感,也能讓植入物與細胞生長更緊密,可縮短復原時間。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副所長沈欣欣指出,「促進組織整合仿生3D列印技術」以3D列印金屬鈦骨材為出發點,從力學微結構設計與模擬為起點,開發各種用於不同部位固定與軟硬組織介面融合骨材,例如:用於韌帶固定的骨釘與椎間盤、椎間盤融合器,讓手術患者可以在術後有更好的適應性及活動性。沈欣欣說,傳統的骨材植入物多為實心金屬材料,具備較強支撐力,但是,金屬的密度高、重量比較重,細胞也不易在金屬表面上依附生長。為突破此一困境,團隊經過不斷的模擬與驗證,決定加入孔洞的設計,來改善植入物與身體的相容性與力學適應匹配。就像蓋房子一樣,這些骨釘或椎間盤就像是人體的鷹架,一定要能具備足夠的支撐能力,團隊透過人體骨骼微孔洞結構設計、進行力學分析模擬,才能研發出具有高孔隙率又有高支撐力的仿生骨材。該技術所研發的植入物以鈦金屬為基底,搭配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等使用,可以吸引骨細胞吸附孔隙生長,讓植入骨材與身體密合度更好,加上多孔隙設計可以減少金屬約30%-50%的重量,在手術後也可以減少因為重量導致植入物產生的位移情形,縮短復原時間、減低照護成本。在個人化醫療趨勢帶動下,精準、客製將是未來的重要趨勢,此項技術也在2021年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證明了技術價值與重要性,相關技術目前也已經技轉可成生技等多家生技公司。根據市場調查,2020年臺灣生醫產業與數位醫療規模達超過新台幣6千億元,其中醫材的成長幅度高達13.7%,不難想見高值化醫材的潛力。沈欣欣指出,仿生骨材已經有實際植入人體的紀錄,相比傳統的植入物,創新的3D列印仿生骨材具有更貼近患者組織結構的特點,並能縮短冗長的復原休養期,可以更早開始進行復健。團隊希望將來可以結合列印技術、醫學影像等資料,依據不同患者的骨密度與使用習慣,客製出精準的植入物;同時也正在開發加入可降解金屬材料,希望能創造出讓人體可以完全吸收的材料,讓人「材」合一,活動順暢不卡關。
資料來源:解密科技寶藏
從深層海水產製逆滲透水及礦物質水之高效能製造方法
專利技轉技術名稱:海水濃縮液及海水礦物質粉末的製備方法
發明專利
技術簡介
一種從深層海水產製逆滲透水及礦物質水之高效能製造方法,該高效能製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驟:對深層海水進行UF、調整其PH與TDS以獲得一第一調整液、對第一調整液進行NF以獲得一第一NF透過水與一第一NF濃縮水、調整第一NF透過水的PH與TDS以獲得一第二調整液、對第二調整液進行RO以獲得一RO透過水與一RO濃縮水、調整該第一NF濃縮水的PH與TDS以獲得一第三調整液,及對該第三調整液進行電透析以獲得一礦物質水,本發明在RO之前先進行NF,除了可延長RO與電透析設備的使用壽命,還能提升產水量與產水品質。
聯絡資訊
聯絡人: 黃子航 水資源組
電話:+886-89-511-071 #151 或 Email:ryanhuang@srdc.org.tw
技術單位
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
具防污與自潔性能之飾面建材製造方法
技術名稱:具防污與自潔性能之飾面建材製造方法
發明專利
技術簡介
一種具防污與自潔性能之飾面建材製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驟:先將一奈米光觸媒溶液塗佈至一飾面建材本體,並進行乾燥以形成一奈米光觸媒層,再接著施作一氟素防護溶液,經吸收滲透並進行養生處理後,就可以製得一具防污與自潔性能之飾面建材,透過該氟素防護溶液所形成的防護層可形成有效抗污的防護效果,而該奈米光觸媒層具有可分解滲入該飾面建材內的油污的功能,而能達到自潔效果,經本發明製法所製得的飾面建材,由於具有較佳的防污與自潔性能,讓採用此種飾面建材的建築物不需要經常清洗,就可以長久維持美麗的外觀。
聯絡資訊
聯絡人: 陳清芳 石礦資源組
電話:+886-3-8423-899 #170 或 Email:fang1812@srdc.org.tw
技術單位
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
No post found!
製備漂浮用海鹽的方法
專利技轉技術名稱:製備漂浮用海鹽的方法
發明專利
技術簡介
一種製備漂浮用海鹽的方法,包含:步驟a,將海水進行過濾處理,以去除懸浮雜質,形成經處理的海水;步驟b,利用水可通透的次微米通透膜單元,將該經處理的海水中的硫酸根去除並使該經處理的海水形成總硬度為3,000至4,500的礦物質溶液;步驟c,利用奈米膜單元,對該礦物質溶液進行濃縮處理,以形成總硬度為10,000以上的礦物質濃縮液;步驟d,使該礦物質濃縮液進行蒸餾處理及過濾處理,以使至少部分的氯化鈉自該礦物質濃縮液中析出並被移除,而獲得一濾液;步驟e,將該濾液進行蒸餾處理、降溫處理及過濾處理,獲得一漂浮用海鹽。

聯絡資訊
聯絡人:馬珮瑜 水資源組
電話:+886-89-511-071 #209 或 Email:pyma@srdc.org.tw
技術單位
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
AquaBreath®感濕伸縮纖維技術
AquaBreath®感濕伸縮纖維技術 榮獲2021 R&D 100 Finalist獎
AquaBreath®為全球首創單一材質感濕耐隆纖維,研發成果能夠解決目前台灣紡織產業仰賴進口國外新纖維之問題。纖維特性為吸濕伸長、乾燥回縮,利用感應環境濕氣作為啟動機制,織物可產生透氣及外觀變化,效果為永久可逆,就像是會呼吸的衣服。

感濕伸縮纖維改變現有紡織品僅能提供單一被動機能,為符合消費者期待的新一代高機能性紡織品,纖維為單一材質,應用於服裝可達到布料透氣及變形變化,同時保有涼感、快乾及舒適特性,並有利於回收符合現今環保趨勢。

參考影片:解密科技寶藏DTT
資料來源: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