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技術資源
結合物聯網、巨量資料、社群媒體等技術,將數位資訊轉化為行銷數據
CheckMe導客入店App
熱鬧繁華的西門町街頭,喜愛慢跑、打球的顧客在商圈閒逛,手機發出叮咚聲響,原來是鄰近的運動用品店送出一張電子折價券,入店消費就能馬上折抵。這是「CheckMe導客入店及Beacon管理維運與資訊推播平台」在西門町的智慧商圈示範場景。「CheckMe導客入店」是資策會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開發的數位行銷工具,結合物聯網、巨量資料、社群媒體、雲端服務等技術,再透過資料的連結、整合與分析,將數位資訊轉化為有意義的行銷數據,並與實體零售結合,以達到「精準行銷」的目的。「CheckMe導客入店」利用Beacon藍芽定位裝置,記錄消費者在各店家或商圈、賣場區域的停留時間,同時與Facebook的個人資料比對,找出消費者的主要特性並分群。有了這樣的分析資料後,就可以在下次消費者進入店家或賣場時,即時發送符合特定消費者需要的優惠或商品資訊,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意願與機會。Beacon裝置可以蒐集到顧客的位置資訊,不僅可做人流分析,若搭配店家的會員管理系統,更可利用數據分析提供客製化推薦產品。就像是實體店家的數位行銷小幫手,隨時緊盯經過的路人,只要發現潛在顧客,便會立即發送折價券,引客入店。比起站在街頭隨機發送DM的傳統行銷方式,更具效率,成本也合理。不過其中的運作關鍵,在於要能夠讓消費者願意下載CheckMe的APP或特定商家的APP,並開啟行動裝置的藍芽功能。因此在「CheckMe導客入店」中,是以收集紅利點數的機制來鼓勵消費者;這時想要促銷、或是吸引消費者上門的店家,就可以設計各種「任務」,例如當消費者進入店裡,或是試吃、尋找特定商品等來累積紅利點數,並可透過APP來兌換消費者喜歡的商品。
當消費者想要獲得更多紅利點數時,就更會願意下載APP並開啟藍芽功能,以及到不同店家完成任務;這不只能夠真正引導消費者入店,加上即時優惠促銷訊息,更提高了商品銷售的機會。而店家除了是以消費者實際來店所獲得的紅利點數來支付行銷費用,沒有龐大且不知效果的行銷花費,還能夠取得分析資料來了解消費者的特性與型態,並成為下次設計行銷活動的參考,不斷提升行銷效果。此外,「CheckMe導客入店」還結合了Beacon的管理維運與資訊推播平台,以及Google Map與Indoor Map,讓各店家在不同需求與預算下所購置的異質Beacon裝置,都能經由同個平台來協助管理,包括即時電力監控及警示提醒,以及支援推播訊息管理。Beacon電量監控暨廣告推播管理平台:此平台旨在Beacon電量監控暨廣告推播管理,支援各類異質的Beacon硬體,場域業者可依不同專案需求及預算客製化的Beacon,達到最佳控管。此外,結合Google Map與Indoor Map部署Beacon裝置,可提供即時監控電力狀態與警示提醒,使場域業者更簡便及有效管理平台,提升佈建Beacon以及長期發展、維運的效率。再者,此平台支援推播訊息管理,可管理推播內容檔案、選擇推播版型、指派推播訊息等..統一管理推播資訊。CheckMe導客入店App:台灣第一款以iBeacon藍芽定位裝置為核心運用,配合智慧型手機開啟藍芽,結合門市實境行銷的APP。在合作通路中有72%藍芽開啟率,結合紅利點數機制,與零售商家、實體通路協談合作,按商家導客需求給予客製化的任務設計,提倡消費者開起藍芽便能獲得好康的概念,讓顧客走入店面體驗商家提供的服務,創造實質效益的門市宣傳、商品引導,進而重點式採購,完成消費行為目的。
資料來源:解密科技寶藏
微細藻培養裝置
專利技轉技術名稱:微細藻培養裝置
發明專利
技術簡介
一種微細藻培養裝置,包含一第一載體、容積大於該第一載體的一第二載體,及一閥組。該第一載體容納有微細藻液且培養藻體至預定生長狀態,並具有與一底面相隔一間距的一出口。該閥組具有連通該第一載體出口與該第二載體的一連通管,及可開啟地關閉該連通管的一閥件。該閥件用於釋放該第一載體內的微細藻液,使該出口以上的部份微細藻液經該連通管注入該第二載體並放大培養至穩定期。藉此,除了可以達到放大培養的目的外,且能使該出口以下的部份微細藻液保留於該第一載體內,進而完整保存藻種並降低汙染機會。
聯絡資訊
聯絡人: 徐雅玲 水資源組
電話:+886-3-8423-899 #216或 Email:luice@srdc.org.tw
技術單位
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
具有氣浮與吸附雙向功能之複合式平台
技術名稱:具有氣浮與吸附雙向功能之複合式平台
發明專利
技術簡介
一種具有氣浮與吸附雙向功能之複合式平台,包含一具有一第一頂面、一第一底面、一第一周面、一形成於該第一頂面的安裝槽、一從該第一周面延伸至該第一頂面的氣道的石材基座,及一具有一第二頂面、一第二底面、一第二周面的透氣陶瓷板,該氣道具有一鄰近該第一周面的第一端部,及一鄰近該第一頂面的第二端部,該透氣陶瓷板是氣密式地固設於該石材基座的安裝槽,該第二底面與該石材基座的第一頂面之間配合界定出一與該氣道的第二端部連通的氣室。
聯絡資訊
聯絡人: 陳清芳 石礦資源組
電話:+886-3-8423-899 #170 或 Email:fang1812@srdc.org.tw
技術單位
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
No post found!
植入式全透明材料 具高透明、能降解特性 提供創新醫材應用
不論是在食品或化妝保養品、甚至是醫材用品上,膠原蛋白都是經常可見的材料;已在生技醫藥領域深耕多年的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的支持下, 如今跨足醫美界與高階醫材,以動物膠原蛋白為基底研發出舒適的「植入式全透明材料」,高透明、高含水、高韌性,不但可做為美白保養面膜,更可作為眼科修復的載體,帶來更佳的醫療效果與附加價值。
「植入式全透明材料」吸水後,呈現透明狀態,其透光度達到90%以上,由於材料本身生物相容性良好、且具有可降解,容易被身體吸收的特性,植入人體後能被人體完全吸收,因此不需經常更換,減少傷口二次傷害。
此外,由於「植入式全透明材料」因具有膨潤度和吸水度,可經由材料製程設計來調整降解速度,讓尚未被吸收的材料仍保有透明度,不會因降解而變白、變霧。也因在成膜過程中,不但可層狀堆疊,還能形成乾燥的薄膜,便於包裝和運送,亦不需要額外添加防腐或冷藏、冷凍保存,因此已成功進軍醫美市場,研發出高含水、高韌性的面膜產品。
而在高階醫材的應用上,因「植入式全透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吸水性及透光性,目前已進行在眼科用途上的開發,如角膜受傷時所需之角膜敷料,或是做為暫時性的人工眼角膜等。目前除了製作為平面式的薄膜型式外,亦可加工成具有弧形曲度的薄膜,就像是隱形眼鏡般可貼附在眼角膜上,透光度高特質便於醫師觀察患者眼部傷口恢復狀況。
不僅如此,「植入式全透明材料」具備良好的細胞貼附性與生長性,亦可做為再生醫學中的細胞支架或載體,提供細胞組織的修復與重建,或用於角膜再生、視網膜重建等,達到治療的功能,未來工研院將持續開發新的應用性,期望創造更多價值。
資料來源:解密科技寶藏
創新低碳排微生物合成靛藍染料技術
創新低碳排微生物合成靛藍染料技術 榮獲2021年愛迪生發明獎-銀牌獎
低碳無毒永續染料為紡織產業升級所需之生產技術與應用缺口,本技術開發創新靛藍染料生產菌株,利用永續料源,常溫常壓製程,創建符合綠色永續目標之生物合成染料生產技術,除克服植物來源靛藍染料無法工業化之窘境,同時徹底根除化學靛藍染料合成之中間體具殘留危害之疑慮,成為翻轉紡織產業的核心技術;

此技術已與福盈科技化學協作完成與現有市售規格相符之靛藍染料分散液配方,並至年興紡織完成1,200碼牛仔布之應用驗證,符合廠商要求規格;於2021年獲得國際”愛迪生發明獎-銀牌獎”肯定。

參考影片:解密科技寶藏DTT
資料來源: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